先学后教 内化知识 高效学习
发布时间:2018/5/11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4074次
先学后教 内化知识 高效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学习所得
中华中专 姚习习
摘要:
关键词: 学生为中心 翻转课堂
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教师突然发现自己的教学面临着新挑战。原来作为知识的拥有者,现在远不如数字设备提供的信息丰富;原来精雕细琢的课堂,和网络视频一比发现差距还很大;原来循循善诱的教导,不如新媒体的一个段子来得深入人心;原来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走进数字时代时发现需要学生引领的时候更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教学,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很奏效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让师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是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转型发展的方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如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着期待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每学期的春游或秋游都充满着期待。从获知外出的消息之时,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以使活动更加精彩难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应如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着期待。开普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一书中,介绍了不少让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着期待的方法。
新学期的第一周,对一位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节课尤为重要。要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安全无忧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里没有恐惧,感受到的是舒适,相处的是举止文明的师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会对他们的成功负责,体会到新的学期注定会是不平凡的,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充满着期待;要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氛围,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培养经验分享的习惯,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到一个新的环境,因为完全陌生,会有很多的不适和恐惧,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张地图,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想想看学生的学习,每一门课程、每一节新课,其实面对的都是新的问题,新的环境。因此,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在哪里。当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时,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判,并选择适合的路径向目标靠拢。一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也让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的进程有了更多的期待。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让大家对学习充满期待的好方法。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比如,每一天都竭尽所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非常在乎他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注重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做一名好的听众,随着倾听学生以及家长的所思所想,不要试图去“教诲”,还能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对方;主动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并加以改正,真诚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积极的教学态度;等等。
第二,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很为教师的渊博知识所折服,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却不多。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教师将讲台看作是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仅仅让学生做了观众,课堂教学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孩子将要上幼儿园了,自己每天帮助孩子系鞋带,并将步骤和口诀一次次地演示给孩子看。等到了入园的时候才发现,孩子已经能娴熟地背诵这些口诀,但就是不会系鞋带。作者由此提醒教师,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关心最多的常常是教学计划的完成,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此很多教师不喜欢和学生互动,不喜欢学生的课堂提问,因为这总是要干扰自己教的节奏。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典型样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肢体语言和情绪上的细微变化,懂得随时调整授课节奏,尽量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上话语权让给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表达出来了,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从学生讲出来的那些语焉不详的话语中,教师或许能辨别出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思路。让学的比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人,虽然不是讲解新的内容,但能实现学生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越;让小组之间展开互动,在学生的话语体系下,原来比较深奥的问题或许就能便捷地理解。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在课堂细节上多下功夫。就拿课堂提问来说,很多教师常低估学生提问的能力,其实是因为平时没做到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果教师将学生积极提问做为教学的准则之一,每当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当众大声念出来予以鼓励的话,不用多长时间学生就能提出一个个有质量的问题了。作者还特别给教师提出了“两个希望一个变化”,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出你提问题的答案,把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希望教师要求学生有问题时才举手,而不是想回答问题时举手;教师不能让举手的人回答问题,而是随机抽取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文化素养的提升上。优秀的教师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知识背后的文化,以及所承载的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洗涤。
第三,学生明白靠单干完不成学习任务
学生们来到课堂学习的意义何在?那是因为靠他自己单打独斗无法完成学习的任务。关于这一点,相信有不少的教师依然认识不清。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化的小组学习,是今日课堂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或许也希望学生能够参与教学,却没有做到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地与同学互动、与老师互动、与教学内容互动、与教学媒体互动。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尽管同时坐在教室中,每个人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对信息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充分的互动交流,学生很难知道自己所学的是否完整和全面,教师也很难判断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建立课堂参与的氛围和课堂文化上来,让学生与手头的学习内容相互动,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有质量的学习问题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比如说“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你认为中国最杰出的皇帝是谁,为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同学或许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要有理有据地说法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借助翻转课堂数字平台、教学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来的围绕学习内容的互动交流新方式,现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它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更为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原本不愿意在课堂上当众表达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也让学生之间通过思维的碰撞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上营造鼓励学生积极畅所欲言、各种观点都会被接纳和理解的文化氛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