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引入职业课堂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发布时间:2018/5/11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2963次
国学经典引入职业课堂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何玲
摘要:将国学经典引入职业教育教学是一种探索,相信也会成为一种趋势,郭齐勇教授总结目前教育现状很精辟,他说“知性教育太过,德性教育不足;科技教育偏胜,人文教育不及”。确实,目前国学教育的地位基本被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挤占了,但却得到了一些商业企业培训机构的青睐,事实证明,国学经典与现代商业运作相结合,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企业文化提升了层次,员工素养增加了内涵,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成功创业者,而且都各具魅力,如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等等,成为新世纪“儒商”的代表。试想将国学经典教育引入职业教育领域中,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大批职业工作者都具有“儒商”的气质,社会还会浮躁吗?
关键词:国学经典 引入职业教育 探索
在现代经济建设甚嚣尘上的中国,大多数国民都不可避免、或轻或重地染上了一种病症:浮躁。虽然这种症候造就了极大的物质文明,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精神家园出现了空前的缺失,利益至上导致“全国欺诈,遍地忽悠”,从豆制品到奶制品,从假鸡蛋到地沟油,食品、日用品、建材、旅游、网购、教育……各行各业都现出了令人不安的事件,也迫使人们开始呼唤“诚信”,渴望“安全”,然而在金钱面前,这些呼声是多么的微弱,如何壮大这种呼声并采取有效的行动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孔子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可能就会和谐许多。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负担着直接输送社会建设者的使命,让学生懂得这些道理并践行它,我们的未来可能就会美好许多,本着这种想法,笔者开始在职教课堂中探索能让学生接受又能践行的方式,即使改变不了现在,也想稍稍影响一些未来,经过多年专业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植入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个人素养和境界。
一、国学经典的涵义
“国学”之名,兴起于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曾作《国学概论》为国学发端,张岱年先生曾解说: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中国之学术即中华国学。
国学文化以诸子百家为经典,其中又以儒、墨、道、法、释为核心代表,这些先圣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即使现在大多数中小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国学课,但这些思想已经变成基因流淌在现代中国人的血脉里,悄无声息地展露在人们的举手投足间,只是还不够系统,更不够精粹。
因此,现代中国出现了“断根”的一代,许多中国人不知诸子百家,不知《四书》《五经》,更不懂《黄帝内经》《易经》,甚至认为都是糟粕,相反地,在其它国家则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国学热”,全球“孔子学院”遍地开花。诺贝尔得主阿尔文曾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甚至认为“由于中国人拥有充满智慧的传统文化,所以最有资格统治世界”。在某些西方社会学者看来,“中庸”、“仁爱”的思想和精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整个人类社会都适用的。因此,孙子兵法成为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和商业运作的经典,黄帝内经成为许多国家必读的医学著作,易经成为无数古今中外哲人研究的圣典。
二、国学经典引入职业课堂教育教学的意义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断层,所以民族才得以繁衍发展而且越来越强大,这都是因为有着博大精深的国学底蕴作为文化支撑。我们经常强调“继往开来”,没有对先贤的继承,哪有对未来的创新?
将国学经典引入职业教育教学是一种探索,相信也会成为一种趋势,郭齐勇教授总结目前教育现状很精辟,他说“知性教育太过,德性教育不足;科技教育偏胜,人文教育不及”。确实,目前国学教育的地位基本被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挤占了,但却得到了一些商业企业培训机构的青睐,事实证明,国学经典与现代商业运作相结合,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企业文化提升了层次,员工素养增加了内涵,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成功创业者,而且都各具魅力,如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蒙牛的牛根生等等,成为新世纪“儒商”的代表。试想将国学经典教育引入职业教育领域中,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大批职业工作者都具有“儒商”的气质,社会还会浮躁吗?
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教学中植入国学经典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可继往,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积累深厚文化底蕴,为后代留下智慧的种子;二可开来,创造特色现代文明,展示谦恭有礼的民族形象,再现东方大国风范。
三、国学经典引入职业课堂教育教学的方式探索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才,但目前的职校学生往往处于学习习惯不良、心理素质不强、价值观念混乱的阶段,很多学生没有学习成就感,加上抵抗不了网络、游戏、手机等强烈诱惑,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唯已性,导致他们有想法,但没有正确的做法,有目标,但没有坚定的意志,而引导的最佳方式是前人的引路,最权威的前人就是先贤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这样的潜意识:即相信权威。孔子曾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因此在中职和高职学生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味地读圣贤书可能会枯燥甚至反感,但巧妙改变一下学习方式可能会乐趣无穷。
1. 精选国学讲座,引导学生“尊师重道”
可以针对职校生特点和专业课特色,精选好的国学讲座,听一段,讨论一段,既有内容,也有阐发。如北大教授翟鸿燊的《国学之大智慧》讲座,导入方式就特别好,往往第一讲就吸引住了学生,特别是“相由心生,口乃心之门户”成为许多学生的口头禅,在组织讨论后,学生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式方面有了质的提升,这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由精彩讲座入手,结合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也很有帮助,如后来在教授《商务谈判》、《网络营销》、《销售礼仪》等,很多学生会自觉地运用讲座中提到的国学经典语言,为自己塑造儒雅的商业形象,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和谐,正应了老子的那句“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许多老师都喜欢学生“亲而誉之”,而不是“畏之”“侮之”,因为“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当一位学生怕你的时候,离骂你就不远了,那老师还怎么教学生?国学讲座,对师生同样都是大有裨益的。
2. 组织国学活动,促使学生“以道养心”
从动漫的发展,延伸出“cosplay”(动漫人物现实化),又深延出“汉服热”,如果利用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促使其去学习也是不错的方式。汉服热导致一部分学生去研究古典文化,去研究诗、书、礼、乐、琴、棋、画等等,既抵御了乱七入糟游戏的诱惑,又学到了知识,更改变了气质,对其今后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直接地影响,同时,各种活动又锻炼了组织能力,一举多得。这种活动尤其对服装设计、美容美发、电脑美术的教学有更加实际的意义,不仅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升专业能力。
3. 编演情景剧本,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中职、高职学生大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有着浓烈的个性化色彩,逆反心理也极强,大都反感限制性极强的要求,此时堵之不如疏之,让其个性化用演剧的方式展示,如举行编写古典情景剧、演出古典情景剧大赛等,从编剧到演剧需要很多准备,对学生的能力和智慧是不小的考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活动过程为案例来理解《市场营销》、《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而不再是“纸上谈兵”。
4. 进行经典诵读,帮助学生“养身立命”
赵士林教授对国学经典的现代运用提出了“以儒做人,以道养身,以禅清心,以法为基,以兵入市”的观点,创造性地弘扬了国学经典的现代借鉴意义。
儒家倡导的“已所不欲,忽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道家坚持的“道可道,非常道”及“物极必反”的思想,法家探讨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墨家天下大同的思想及实施方案,都对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如:以儒做人,孔子讲究“仁爱”,曾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厚的人自然也不会苛待他人,也不会那么浮躁和功利,是“诚信”待人的基础;以禅清心,释家文化讲究的“宁静致远”的境界,是治理“浮躁”的心理根基;以法为基,是目前整治目前混乱市场的重要武器;以兵入市,商场如战场,在和平年代中兵家的法则往往成为商业运筹的利器。
可以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适当开展一些经典诵读活动并组织讨论,如《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等,帮助学生系统地传承中国文化精髓,正确看待现代社会发展的特殊现象,树立今后立足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养身立命”的目的。
四、结语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国学热中国风”的浪潮下,身为中国人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智慧财富,并力所能及为下一代营造良好的继承环境,做为一名职业教育者,将国学经典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中,既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帮助学生提升竞争“软实力”的手段之一。
――该文在《南京终身教育》2013年第6期发表。
参考文献:
1. 《温文人文与国学教育――兼谈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病症》(郭齐勇)
2. wuwentao 《对国学的认识》 中央财经济大学昭明文学社柒宝阁网站
3. 《中国期货教育网》曾玉泉《谈谈对国学的认识》
何玲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文学士。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紧贴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探索各种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各级赛课活动中屡次获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省市区校级奖励。先后编写三本校本教材――《美容院服务与营销》、《美容院服务与管理》、《商务软文写作》,其中最后一本正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