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 立足课堂
发布时间:2018/5/11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2843次
突破瓶颈 立足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尝试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突破传统作文教学低效、单一的形式。从作文教学上我们应提倡教师要富有激情多渠道引导、建立有效的阅读机制和构建顺畅展示平台,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写作的激情,拓宽写作天地,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 瓶颈 突破 作文教学 阅读机制 生活
有人感叹说,作文教学是制约语文教学的“瓶颈”,不突破这一瓶颈,语文教学就难以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素有"半壁江山"之称,然而其现状却令人不无忧虑。在教学中,让人屡见不鲜的现象是学生害怕写作、厌倦写作,老师怕改学生习作、烦改学生习作。许多学生的作文,要么内容苍白,缺乏生活的感受;要么语言贫乏,缺乏阅读的积累;要么千文一面,缺乏鲜明的个性。作文教学仿佛陷入了沉闷、僵化的汪洋之中,毫无应有的鲜活面貌;学生写作也仿佛只是刻板的形式器皿中装盛的僵化内容,失去了自我的影子。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新课标”的这一基本理念?如何突破传统作文教学低效的教大于学的单一形式,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如何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教师唱“独角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写作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主体性的民主氛围怎样营造?怎样对学生的自主创作进行多元化的积极评价?这些问题逐渐成为我们教师反复思考并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尽管许多同行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多是个案的总结和教学感悟的点滴积累,少有具体行为策略的深入探讨。我很希望把自己的学习和心得,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一许多语文教师目前面临的难题。
一、作文教学受教师能力的影响,富有激情多渠道的引导异常重要。
1.教师应该要有生活的激情,是一个爱好文学和具有语言魅力的引导者。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知道不露痕迹地展示自己写作的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让他们带着羡慕的、尊敬的和崇拜的神情体验创作的乐趣。但说实话,有太多的语文教师自己就没有生活的热情,更没有思考和创作的激情。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我们是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实施的是“拿来主义”。如果对教师的要求是给别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更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点燃自己的创作激情呢?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一个激情满怀、充满文学气质的教师影响下的学生,怎么可能不热爱作文呢?作为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最轻松最快乐的情绪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殿堂。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生动形象、风趣严密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通过你的语言内化为他们的写作语言,让他们爱说、想说、说好。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举了7个很平常的生活例子来证明他受蔡芸芝老师的文学影响是终身的。许多成功的文学家,在谈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时,共同的影响是来自他们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饱含激情的声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饰,巧妙的引导和鼓励,都可能是引领学生走上文学道路的“魔咒”。
2.与学生一起体验分享的快乐和创作的成就感。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我在班上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和创作氛围的班集体。利用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要求班级每年必须订阅一些与语文学习、作文相关的报刊;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经常利用午自习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有时是个人佳作展示,有时是美文品读。同时,我也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将个人的作品带到班级与学生交流,交流写作的得失,交流写作的技巧。比如:在我校庆祝15周年校庆时,我就将自己创作的学校发展历程稿给学生评读,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年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在校文学期刊《青枫》发表文章最多,在历届作文大赛当中获得奖项最高最多。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范文的引导作用并进行适当迁移训练,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
每次布置一篇作文前,我将找出大量的范文在班上阅读评讲,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激情,让学生有话可说,跃跃欲试。通过对课内、课外精品文的评析、鉴赏,精心点拨各篇制胜之法,让学生在讨论、练习中悟出写作的技巧。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汲取写作知识的精华,从范文中探索到成功的奥秘,从而悟出“怎样写”的真谛来;还可以避免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使优秀范文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现在的教材学生不是很重视,认为中考中教材内容比重较少,殊不知精品佳作是作文教学的最好范本,充分发挥教材的迁移作用不失为两全其美之法。比如在学习完《紫藤萝瀑布》、《故乡》、《变色龙》等文章后,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针对自己的作文,讨论学这几篇课文对写作技法有哪些新的认识?“人物的肖像描写要抓住身份、性格”“要让人物自己来表演,而不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要以小见大,从生活的一朵浪花中来展现生活”等等,学生谈了很多,我及时点拨他们悟出的写作技巧,给以充分肯定,并趁热打铁,让他们观察课间十分钟同学活动的一角,用学到的方法去表现,结果,写出了不少精彩的文章。另外我还时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综合迁移,学生更好体味真情的表达,出现了很多佳作,现在正在收集整理编定成册,让他们不仅得到心灵深处的一次涤荡,还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和展示平台,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做法是:
1. 多元化的阅读机制,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开具阅读书目,让学生阅读有目标。
我们首先为学生初中三年开具了一个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经典散文等,并且尽可能地适应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初中三年各个学期的教材配套。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任务重,重点是经典散文和时文的阅读,尤其是在起始年级,教师每星期有计划地将阅读材料下发给学生,既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又可以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寒暑假和国庆元旦长假,我们都会让学生利用长假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会过一个充实的假期。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存在胡乱选择的现象,在写作时有效仿的对象,作文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
我的作文教学实验的工作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也是从阅读中找到了指导学生写作的契机。比如:学习《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我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创作手法,让学生充分联想和想像,写出了形式新颖、意蕴丰富的改写作品和见解独到、认识深刻的托物寓意类文章。在初三进行议论文单元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在这里阅读《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求实篇》等实事评论类文集,引导他们进行议论文写作诸要素的写作方法探究,写出带有自己思想的简单议论文。倡导初一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时,我们鼓励学生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展开广泛的比较和探讨,最后学生写出了许多篇闪耀着个性的火花、放射着审美的光辉,流淌着创新的源泉的鉴赏佳作。
2.推荐佳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写作的平台,让学生阅读有收获。
我们一直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进行自主创作和自主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从最初的手抄报、剪报,到后来的《青枫》校校刊,一届届的学生始终满怀热情地在参与、在创作;而学生的读书笔记和周记更是越来越成为我班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情感交流和认识沟通的田园和沃土。比如:我要求一个学生寒假在家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学生写出一篇《我所了解的于丹》让很多老师都赞叹不已。我让学生多关注中央10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中的节目或文学评读类书籍,学生写出了像《情锁》、《失败亦英雄》等等很多有价值的文学随笔,
有阅读就会有思考与感悟,学生将所思考的东西写成文字后,教师将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报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这样让学生感觉到了阅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的。所以,只要在平时的习作中,周记中或者是学生拿来给我评阅的作文,一旦发现好文章我都会推荐到我校校刊《青枫》上发表。
总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构筑顺畅的展示平台定会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文教学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走进生活,关注自我,张扬个性,拓宽写作天地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习作练习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应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智慧,让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突破常规,寻求变异,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或真诚,或乐观,或宽容,从而形成他们的个性品质。只有把张扬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因此要通过创新和谐的教学情景,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段,还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写作天地。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
现在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过大,总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单调,整天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循环往复。其实,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涵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所以,我经常提醒学生花一点时间去看看校园内最后一片树叶是什么时候落下的、校园操场的草色什么时候最绿、校园的梧桐什么时候最好看、花圃里的花儿哪天最鲜艳……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就是关注自我,从自身出发,冲破种种樊篱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的投入生活,毕竟生活是创新的原材料,是创新的巨大能量。例如,我布置了一个关于夜色的片段作文,要求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位学生这样描写自己关于夜色的体会:“高山坦露黑色的胸膛,一声声雄性的呐喊震撼天宇。夜色从沉沉的睡梦中苏醒,将无尽的苍穹织成一张薄如蝉翼的黛青色的席子,仿佛少女那碧盈盈的飘发,泛着氤氲的气息,茫远而缥缈,空灵而纤巧。”这段描写想象力丰富,感悟独特,没有落入常规思维的俗套中,既有张力又颇具诗意,可以说是一段很精彩的文字。
2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创新之美。
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作文将学生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表达出来,使他们的个性自由挥洒,使他们的自我创造得到张扬和认同,从而感受创新之美。例如,在拓展课外诗歌阅读时,读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我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诗歌的特点,仿照《我愿意是急流》写一首小诗,要求有感而发,仿照原诗的句式特点,力求写出新的意象和独特的情感,我的一位学生仿写的题目为《假如生活是……》,原诗的内容如下:假如生活是急流/我愿意是浪花/在岩石上激荡:假如生活是高山/我愿意是山中的行者/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假如生活是大海/我愿意是小舟/在风暴中前行;假如生活是清藏高原/我愿意成为那里的一棵雪松/在风雪中挺立;假如生活是河套平原/我愿意成为那里的一棵白杨/在严寒中高歌 ……尽管意想不够丰满,但毕竟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我适时给予鼓励,说她的创新精神应该值得其他的同学学习。
此外,我们学校语文组还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初中作文三阶段教学法的研究》,结合日常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思路,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教好学生作文,教师就应该投身于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中去。只有对学生有所研究,对写作的规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经验,才有可能授人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人以“鱼”!积极的、循序渐进的、多角度的引导往往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的良策。
参考书目
[1]《谈文学》 朱光潜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张吉武著 陕西师大出版社
[3]《谈中国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改革》吴忠豪著 上海师大出版社
[4]《高林生关于阅读》 高林生著 凤凰出版社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