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5/14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3358次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以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陈莉
内容摘要:
针对存在问题,从项目拓展、制度推进、队伍建设、布局调整、管理创新等方面就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现代职教体系;现代化学校建设;管理与创新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精神,建成适应“互联网+”时代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壮大、“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围绕“试点项目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布局调整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办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情况”
等若干方面,就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试点项目建设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学校只有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三年中专两类办学层次,虽然学校已经是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由于受土地面积所限,最初没有能进入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学校。学校没有对口单招,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仅处于初步尝试和探索之中。
(二)队伍建设特色鲜明但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多年以来,学校通过以下措施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和有效-高效-魅力三级课堂目标追求,建设学校的课堂生态;通过中老年教师的“振兴课堂”大赛、青年教师的“活力课堂”大赛、新入职教师的“青蓝工程诊断课”、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课”全方位推进教学研究工作,着力打造学校教学研究文化;秉承“课题引领、返璞归真、实践求索、提高质量、追求品位”的科研理念,以实施“六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举措,以“教学与科研一体、实践与反思交织、竞赛与常规并行、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互融”为思路,打造学校科研特色;通过“青学会”平台,定期征集读书心得,定期举办读书讲坛打造学校阅读文化;通过实施名优教师引领工程、名师工作室、下企业实践、1234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工程、青蓝工程,梯度推进,分层培养,倾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虽然,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双主体育师的模式尚在摸索之中,名优教师数量偏少。
(三)布局调整还没有完全对接区域产业经济
作为处于70平方公里南京雨花软件谷核心区建设的区属职业学校,面对雨花软件产业的大发展,不断举办对接区域经济的新专业是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但是作为南京市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中华中专,起家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受经济发展的制约,陷入了生源偏少的困境,电子商务、宾馆服务与管理等学校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然。如何统筹协调传统专业从而完全对接区域经济建设新的专业,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四)现代化学校建设虽已起步,但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4年4月,市教育局吴晓茅局长专题调研雨花教育,在谈到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时,吴晓茅指出,中华中专(要)按照高职学校的标准去建,把目标定高一点。区委张一新书记说,就叫“中华软件高等专科学校”,把中华中专办成大学。同月,区政府李世峰区长向市政府递交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了“2016年,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学校占地不低于120亩,专业设置以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专业为主”的目标责任。2014年6月,区委区政府下发《雨花台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升工作意见》(雨委发[2014]25号),对职业教育(中华中专)发展的目标任务十分明确:优化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加强软件专业学科建设,努力建设(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业学校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内教育资源整合,提升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水平。2014年11月,区政府下发《关于同意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土地资源整合的批复》(雨政复[2014]19号),明确“同意将铁心桥定坊地区规划的80亩高中用地调整为职业教育用地,作为中华中等专业学校的扩建用地,并尽快启动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扩建工程整体规划设计”。同月,递交《关于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报告》,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并获省厅评审通过立项。2015年1月8日,李世峰区长在区人代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扩建”。区教育局《2015年工作计划》(雨教[2015]1号)中明确“完成中华中专布局调整及资源整合任务,制定新校区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中华中专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并对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排出倒逼时序。2015年3月,学校出台《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方案》(中华中专[2015]7号),排出倒逼时序,进行责任分解,全面落实创建工作任务,正式启动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工作。2015年5月,区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建设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意见》(雨教[2015]54号),明确工程建设等三个项目以及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8月,增加中华中专扩建项目为教育系统重点项目并成立项目组(雨教[2015]93号)。2016年12月学校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但学校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管理者的理念缺少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管理目标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管理措施缺少对自然的尊重。这些都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职业学校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对策及建议
(一)围绕体系,项目拓展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全力推进职教改革,积极尝试“注册入学”、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办学规模,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中华分院。寻找条件和机遇,尝试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积极尝试面向中职和高中毕业生的“3+2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
在尝试拓展现代体系项目中,学校需要关注的是:中高职衔接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目前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屏障,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特色、互相贯通、有机衔接融合的统一、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更不是基于生源因素的应景之举。学校必须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中高职衔接的灵魂。
(二)名师引领,制度推进
要适应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创新与构建现代职教体
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为此做出如下探索: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规模与力度。打破校际界限,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按照“专业”和“专题”组建跨界联合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2.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和《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考核管理办法》。加快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步伐。要组建交流合作展示的平台,并以此创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此作为评价各所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
3.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要有“质”的突破。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要由政府统筹组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定点单位,教育主管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定时定点安排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实施学校中层以上骨干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双向挂职”和“双任双进”机制。
4.建议出台《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规程》。组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基地,发挥南京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议推行针对专业课教师的“STPDS”培养模式,即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发展学校。选定好职教教师教育机构、企业和职业院校,政府统筹,宏观调控,合作完成职教专业课教师的培养过程。真正“形成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举的‘双证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造就一批职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5.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将兼职教师培养与管理纳入南京职业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政策,健全兼职教师跨校聘用的机制。要建立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绿色通道;建立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
6.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分层级进行全员教师培训。通过网络和专题培训模式,分层级对全市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地毯式的培训。
7.建议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考核要求》。做实全员信息技术培训。针对信息化教学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开发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编制培训专用教材,做好对全市教师现有信息技术状况的调研摸查,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循环培训。
8.建议出台《职业教育校长专业标准》。加强校长领导力的培训。根据即将出台的教育部教师司《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制定“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将校长培训制度化、常规化、专题化、系列化。
9.加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不仅仅抓好暑期管理干部的培训,更要利用好学期工作时间加强培训,采取跨界联合、专题培训与工作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10.建议出台《职业教育新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建议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凡新入编教师均在此学校内,进行一年严格的培训,通过考核者方能上岗。建议增加企业实践内容。
11.建议出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政府层面要出台政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
12.加强与境外职业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培训考察的力度。做到专题化、全员化。
三、优化布局,全力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两步实施”的时序安排,学校新校区5万平米建设工程应2017年5月前动工,2018年9月基本建成一期,2019年底前基本建成二期。一期主要包括:雨花软件教育大厦25000平米(暂定名,软件与信息等专业教学、实训、研发一体化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含学生食堂)5000平米。二期主要包括:实训楼(创客中心)3000平米;图书馆(综合楼)10000平米;体育馆5000平米;运动场(场地扩建,主席台、看台建设)20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95亿元,目前省市配套500万已经到位。并根据信息化建设要求,新增一批高水平实训设备和现代化实训室。积蓄力量,争创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专业紧密对接产业。扎实搞好7个高职专业的专业能力建设,呼应雨花“互联网+和文艺创意”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落实专业转型升级的调研、专业申报等工作;按照五年高职专业发展要求,打造有影响力和贡献度的“校企融通共生共赢,匹配雨花软件和信息产业,服务辐射雨花经济社会”的专业群。
致力于加大与东软集团的深度合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和“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条件下,基于流行的PPP模式,构建中国软件谷虚拟软件大学。构建国内领先的江苏省校企软件产业基地;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全球领先的人才技能数据库和商业模式。以此提升中国软件谷人才培养和供给能力,打造软件谷特色人才基地和模式,为形成可复制的全国软件人才培养混合所有制模式先行先试。
放眼“十三五”,学校立足于 “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基础上,将紧紧抓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中华分院”和“虚拟软件大学”的创建目标定位,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己任,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办好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用3-5年的时间,再造一个集“生态景观、人文教育、运动休闲”三个区域,具“教学、实训、培训、研训、生产”五项功能,呈“园林式校园、集约式管理、居家式生活、多元化办学、人文化教育、一体化教学”六位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充满幸福、能够成就梦想的“新中华”,实现“中华中专”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越,跨越发展”。
四、优化管理,创新评价
(一)基于规范、注重生态、重在文化的学校管理模式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推进,学校的管理致力规范管理、生态管理和文化管理三级管理目标追求。
首先要扎实做好省三项管理规范中的的各项要求,任何改革和创新都要基于一定的规范基础之上,否则,缘木求鱼。
其次要致力生态化管理。首先要厘清三大关系。即厘清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系部的工作关系,提升执行力;厘清专家、同伴、教师个体的发展关系,即如何看待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辩证统;厘清专业部及各处室之间分工协作又互相制约的工作关系。学校管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既要对教学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建设等核心任务实施全面管理,也要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研究等重要环节实施督查监控与管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高位发展赋予学校管理新的使命和内涵。不论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学资源建设还是专业建设重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都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各要素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引领与目标,互为前提和基点,互为因果与平台……犹如生物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管理涉及的内容在各职业学校又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些内容往往牵涉到的管理部门有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实训处、专业系部、安保处等等。基于此,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生态管理的理念,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统筹协调,引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切实遵循各自所在的生物链的生长规律,构建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生态圈,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最大功效,才能完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再次,要追求文化管理的境界。从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文化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新发展,是管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管理实践应当充分体现文化管理的基本精神。文化管理就是从文化的高度来管理学校,以文化为基础,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职业教育若能树立文化管理的理念,达到文欢管理的境界,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
(二)注重过程性、抓好终结性、抓实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 抓实过程性评价
以教学节、技能节和社团活动为抓手和平台,将学业水平考试、技能测试等质量测评普及化常态化
2.抓好终结性评价
正确对待学业水平考试和技能水平抽测,建立测试资源库和资源平台,省市校教科研中心组三级联动,加强研究力度,将技能大赛标准融入常规的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教育的教学性,提高水平测试成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抓好多样化评价
弹性学制,学分银行。课堂、礼仪,综合实践、创业等折算学分,提高培养质量。实行学生自评、教师测评、企业和社会参与评价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将成为我们构建南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终极目标和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