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内心所感,讲出生活之味——让课前演讲助力语文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8/5/14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3763次
演出内心所感,讲出生活之味
——让课前演讲助力语文职业教育
徐珊珊
摘要:课前演讲作为提高口语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语文理念的关照下,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探究职校生课前演讲的有效途径。主要从言之有心、言之有物、言之有方三个方面阐述课前演讲实施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课前演讲 大语文 职业教育 核心素养
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古人关于“言”重要性的论述比比皆是:孔子的“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穀梁赤的“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鬼谷子的“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在现代社会,“言”更是举足轻重,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到国家的外交辞令,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对考试,咱们是要让他们掌握工作和生活必要的本领。所以听、说、读、写四样同样应该同时看重,都要让他们受到最好的锻炼。”大多数职校生是直接面向就业的,职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更注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养成,口语表达能力正是职业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2009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以及“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能根据需要进行准确的复述;从容、大方地进行介绍、交谈;语言要准确、规范;能借助表情、手势等态势语提高口语交际效果。”面对社会现实和课程标准的双重要求,针对口语能力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前演讲”作为提高口语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运用,其实“课前演讲”除了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演讲的本质更是与大语文教学的思想不谋而合,对于提升语文职业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语文改革家张孝纯先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主张,即:“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大语文教学倡导通过课堂将学生引入到“大社会”中,将学校中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更确切地说,时时有语文,事事有语文。学生通过“课前演讲”,传达自己对于时事热点的思考,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对于影视作品的鉴赏,从而拓展视野、提升口语表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正是大语文教育所倡导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体现。
“课前演讲”虽然有诸多益处,但实施起来后,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纷至沓来。要想使“课前演讲”得到有效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演讲者尽量做到“言之有心”、“言之有物”、“言之有方”,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缺失。
一、言之有心,愿意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职校的学生,由于在初中普遍学习困难,缺少自信心,很少有当众演讲的机会。对于演讲,很多学生有畏难的情绪,不愿意讲。美国前教育部长贝尔指出:“对于教育,要记住三件事,第一是动机,第二是动机,第三是动机。”缺乏演讲动机,导致在实施“课前演讲”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忘了”,或者敷衍了事,感觉很被动。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很关键。
这需要教师宽泛演讲的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演讲;在演讲之初就向学生明确演讲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乐意演讲;鼓励学生表达,营造尊重、关注、倾听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演讲。
对于演讲的内容,普高的老师一般会选择和课文息息相关的主题,甚至有老师排斥与课文无关的内容:“因为太‘自由’,天文地理,鸟兽虫鱼,讲什么的都有,演讲内容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有时课堂竟成了一个‘百家讲坛’。”“在内容的选择上,我确立了自主与限制相结合的原则。所谓限制,就是要求演讲内容与本课学习内容做到三个相关,要么是作者相关,要么是内容相关,要么是主题相关。”这样一来,演讲变成教学的一种补充,还是囿于教材上有限的文本,没有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职校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在演讲内容的选择上自由很多,而且学生讲的越是“天文地理,鸟兽虫鱼”,其他学生对其演讲越是感兴趣。演讲的内容应该由易至难,循序渐进,至少在一开始时,不要限定主题。但可以提供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学生选择,保证演讲内容的健康向上,具有一定意义。
此外,明确演讲的意义也很有必要。除了直白地讲述大道理,还可以结合名人演讲的事例和自身的例子,提高学生对于演讲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演说家:尤里乌斯·凯撒、西奥多·罗斯福、阿道夫·希特勒、丘吉尔等等,讲述了演说这一能力对于他们成功所起的重大作用。另外,还可以谈谈口语表达能力在面试、工作甚至恋爱等方面的重要性。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对演讲自然而然有了一些兴趣。当学生开始演讲后,要及时鼓励,多以赏识教育为主,也许演讲的语句并不连贯,但是声音很洪亮,也许演讲的不够自信,但是感情很真挚。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即可。在演讲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敢于演讲。
另外,还有一个调动学生演讲兴趣的必杀技,就是将课前演讲的表现算进平时分,纳入期末考核中,这样学生自然会重视起来。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曾说:“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强调的就是,要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使学习者如沐春风。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相信学生可以“言之有心”了。
二、言之有物,明所讲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样,演讲的内容也应该是有所讲,有所不讲,这和不限定主题并不矛盾。演讲实质上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机会。但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演讲内容缺乏自己的辨别能力。有些学生会挑一些明星的绯闻逸事大讲特讲,有些学生会挑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照本宣科,这些都会引起听者的反感和厌倦。
“课前演讲”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实施“课前演讲”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时事新闻”、“成语诗文”、“历史上的今天”。
古代的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人处于社会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选择时事新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寓德育于演讲中,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对时事新闻的讲解中,学会理性思考,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健全的人格。选择成语诗句,是为了积累文学素材资源,丰富知识。“历史上的今天”,是指选择一件历史上的今天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或者一位出生、逝去的名人,介绍事件的发生始末、意义或者名人的生平及影响。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一天的特殊意义,增强历史感。这三个方面的演讲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新闻时事的讨论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在成语诗文中学习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回礼中积累了知识。
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走出小课题,走向社会大课堂,把整个社会作为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广阔天地。开放的演讲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认识生活,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选择,同时保证了演讲内容的质量,让学生“言之有物”,学会选择值得演讲的内容。
三、言之有方,学会讲
演讲的热情具备了,内容选好了,掌握演讲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演讲教学,所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讲。说新闻的,将新闻读一遍;讲成语的,把成语意思讲述一遍;讲名著的,把书本的故事概括复述一下。在演讲中,自己的观点没有或者很少,没有自己的情绪,有的声音还细如蚊呐,演讲没有灵魂,演讲者就像一个年久失修的复读机。这样的演讲没有感染力,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随之消减了。
在演讲前,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演讲。不同的演讲主题,演讲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要有演讲者自己对主题的思考。以我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演讲内容为例:对新闻感兴趣的同学,每天要面对的新闻包罗万象,每次演讲只要选择一件新闻,或者两三件相关联的新闻即可。选择的新闻一定要是触动自己的,引起自己思考的新闻,避免流水账式的复述。演讲完后,选择1~2名听讲的同学针对演讲内容进行提问,演讲者回复和交流。选择成语的,每次只要说一个成语即可,但要将这个成语说透,包括成语的出处、内涵、意义变更等等。要避免选择耳熟能详的成语,鼓励学生选一些有历史典故的、容易望文生义的、多重意义的成语。演讲完后,演讲者可任意提一位同学,用成语进行造句。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也能使听者随时保持认真倾听的状态。选择名著的同学,在演讲前务必自己要看过全书,这样才能演讲深刻。演讲内容除了介绍书本内容之外,主要谈谈自己阅读的感悟和体验。演讲完后,书本最好能够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供有兴趣的同学翻阅。
其次,要制定基础性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可以随着演讲的进行,不断完善,但在演讲起初就应该告知学生,让学生心理有数,准备起来也更充分。有很多老师制定了详细的课前演讲评分表,表格里面的内容纷繁复杂,估计填写完都要几分钟,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演讲应该是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碰撞思想的乐事,不一定非要变成严肃的竞争。况且这么多的打分项列出来,学生还没讲估计心里就投降了。但是基本的要求还是要提出来的。对学生演讲的评价,应该包含演讲的整个流程,可以分为演讲前、演讲中和演讲后三个部分。演讲前阶段:演讲选题是否恰当,主题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鲜明,是否撰写演讲稿等等。演讲阶段: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应变能力。有声语言包含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注意音量大小和语速快慢等等。态势语言包括服饰、表情和动作。应变能力则是看演讲者对于忘词、听众的提问等临时出现的情况,是否有灵活处理的能力。演讲后阶段:演讲的内容在听众中间产生的影响,听众对演讲的反应。发自内心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无疑是最大的肯定。此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自己的演讲,也会使演讲锦上添花。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演讲前掌握了演讲的评价标准,演讲者才能在演讲时胸有成竹,坦然自若,因为他的胸中有丘壑。言之有方,方能学会讲。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一文中,总结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认为“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每天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听、说、读、写,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在反复的练习中,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习惯,提升敢于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信心和勇气,为以后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总之,开展符合大语文观的课前演讲活动,可以一举多得,符合于漪老师提出的“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秉持着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希望短短的几分钟课前演讲,能够成为连接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演讲的时间虽短,但水滴石穿,几分钟可以累积成漫长的时间;演讲的形式虽旧,但旧瓶新酒,几分钟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提升语文职业教育质量,从每节课的课前演讲开始吧。当学生从最初的讷口少言,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敢于演出内心所感,讲出生活之味时,希望他能够发自心底地感慨:“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参考文献:
专著:
1.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王小明:《学习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于漪:《卓越教师第一课——于漪谈教师素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5.张国生,丁之凤:《大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2年。
学位论文:
6.宋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前演讲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7.颜妙瑜:《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研究》,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8.姚雅丽:《高中语文课前演讲活动研究报告》,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9.张萍:《基于现状的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期刊论文:
10.姜育才:《课前演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系统性应用初探》,载《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第2期。
11.王玲娥:《用课前演讲培养职中生人文精神》,载《山西师大学报》,2009年11月。
12.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载《天津教育》,1993年第5期。
13.赵家友:《我这样教学生三分钟演讲》,载《文学教育》,2013年第1期。
政策法规:
1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15.教育部:《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9年。